用這張蘇伊士運河上風中凌亂的照片開頭好嗎?…沒辦法,別張也差不多💁(如果有幸看到結尾的話,我放在結尾好了)
之前寫了一篇:
和平號船上活動--不怕你無聊,只怕你分身乏術!
就有提到活動的一大亮點就是「水先案內人」。這個稱呼其實是來自日文,中文是「領航人」、「引水人」(對,就是很高薪的那個行業XD)的意思,也很符合郵輪的意象。領航人從各港口上船,在一段航程中下船,好像陪我們走過一段人生一樣。用一點時間了解他們畢生研究的東西,或是精闢的觀點,真是一件划算的事。
領航人的職業涵蓋大學教授、講師、航海作家、音樂家等等,甚至“難民”本身,代表著和平號的多元化文化,內容相當豐富,開拓了我的人生眼界。
最驚人的是,這些講者是因為認同和平號的理念,所以是「不支薪」的!!!其中有一位記者,連搭船期間的費用也自己出,他說他也是乘客、不是水先案內人…(但還是辦了很多場有趣講座)
這篇想介紹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水先案內人,以表敬意。首先就是封面照片的世界遺產博士--片岡英夫先生啦!
船上的活動導覽(約每月一期)和報紙(每天),是重要的訊息來源。會介紹接下來的水先案內人和活動,也會有廚師長的話、乘客訪問等等。
片岡英夫(橫濱~比雷埃夫斯):
<NPO世界遺產協會常任理事>
曾榮獲旅行地理考試一級第一名,並被授予海外旅行地理博士學位。此後,他連續五屆蟬聯日本第一名,是日本首位獲得海外旅行地理榮譽博士學位的人。他也連續四年榮獲世界旅行地理考試高級考試最高分獎。他以一級成績通過了世界遺產考試的最高等級——世界遺產考試大師。他是唯一一位三次考試都獲得最高等級的人。他參觀並體驗了近400個世界遺產,並在全國各地的大學和社區中心開設終身教育課程,成為一位頗具魅力、廣受歡迎的講師。他在日本旅遊博覽會和長期住宿博覽會等大型活動中的演講也廣受好評。他是千葉縣終身大學的兼職講師,也是世界遺產學院的認證講師。千葉縣旅遊大使。曾監修《世界最精彩的世界遺產教室》和《世界最精彩的地理教室:日本版》。
看到這樣的介紹,感覺是個德高望重(?)的耆老(?),結果意外的活力滿滿而且很會演(表)講(演),出場還自帶bgm,說唱俱佳、引人入勝,完全不冷場也不會讓人想睡覺! 一方面也是因為內容非常切合實際,在靠港前就介紹當地的世界遺產,在遊覽的當下更能體會其中的歷史文化背景跟妙處,比起走馬看花更深入~難怪他的演講都座無虛席,觀眾都聽得很high(有固定粉絲,需要早早去佔位),看之前和之後的航程,片岡大師也是人氣常駐講師之一😂。
而且他完全沒有架子,除了上課之外,還常常出沒在餐廳等地方,讓大家問問題;在通過蘇伊士運河的時候,不厭其煩的跟大家合照當人形立牌、也幫大家拍照好幾個小時…這沒有熱情是無法持續下去的。Respect!!!
袁群(翁達爾斯內斯~Orcho Rios):
中國北京的新陳代謝科醫師,在日本仙台生活8年,並在東北大學取得醫學博士。主要講中西醫學思維的差異、中醫體質分型及養生之道。
說到水先案內人,不可不提讓我們身份暴露的袁老師😆😆😆(尊稱)。
在旅遊的時候,我們都習慣性的千里不留行,深藏功與名(?),這次也不例外。一方面旅行就是為了放空,放下原本的日常,不要一直在工作沒有休息到的感覺;一方面也是怕有這樣那樣的麻煩。
結果這一切在遇到袁老師之後就破功了XD。
袁老師真的很強,日文、中文、中醫、西醫都能講,更重要的是即使年紀已經是我們父執輩了,依然充滿醫者的熱情,在武漢爆發疫情時是第一批帶隊進去支援的(後來去的有些就有收割名利的味道了,甚至還有一抵達就解封的…)。你問他怕不怕? 他說,其實也沒有想那麼多(他覺得自己的免疫力很好,連後來有出疫苗都沒有打XD),這就是工作,就像救火隊看到火災一定也會去救是一樣的。當時疫情真的非常嚴峻,聽得我們後怕不已。
(1330到武漢,1700就到醫院支援(723人染疫)
醫院的清潔工都跑光了,一天出1500人民幣都沒人來,所以醫護還要打掃衛生
醫院沒有床位了,所以只能讓患者在停車場中,自己的車子上輸液……
一開始的兩週,完全沒有物資,下班後只能吃自己帶的方便麵,袁醫師瘦了五公斤
武漢的二月初很冷,室外兩度,但不開空調開窗戶,故室內也是兩度
飯店是很高檔,但是變成自助式居住,也是只能自己打掃衛生
防護服穿或脫一次,要花三十分鐘,而且是一次性耗材(300+人民幣)
為了節省物資,只能在裡面穿紙尿布,但穿紙尿布走路腿會磨破,後來乾脆就不穿紙尿布了,然後忍耐著不喝水不上廁所…
壓力真的非常大(都跟太太交代銀行密碼了)
光這點就給他一個讚
也因此得到一張武漢的榮譽市民證
終身去武漢吃住交通博物館……不用錢
只是他自己不好意思拿出來
(因為跟計程車聊到,司機就死活不收錢,我看他以後應該也不敢再講XD)
因為我們每場都聽,會後認真提問,本來我們只是在中文場小廳上台示範穴位,後來演變成在日文場某人用標籤紙標注當銅人/我講解,再演變成某人在太平洋sea day時辦了一場醫學美容的講座…(反正身份暴露就暴露了,乾脆破罐子破摔的意思,太想不開😂)。
其實我們雖然是中醫系雙主修雙執照,但中醫真的離我們很遙遠了。某人還執業過中醫兩年,我是從畢業以後就只剩下偶爾針一下某人椎間盤突出的功能…還好以前大學時帶中醫研習營、針灸研習營的經驗還算紥實,硬擠還是生得出一些東西來,我們甚至還幫日本朋友和GET老師布萊恩、馬來西亞的Seniar Ruby、夏威夷牙醫Lin上了小堂課,他們人都很好比較不會讓我們緊張。而大堂課的工作人員梓昕很厲害人也很好,胡說八道都翻得出來啊!(結果連去吃飯都有日本老太太叫我們"先生",真是太不好意思了,這輩子還沒這麼眾所矚目過😳)
最後實在跟袁老師混得太熟了,還亂入他的歡送會(結果本來預定要在牙買加下船的,因緊急醫療改航程,直接去巴拿馬了,袁醫師還要趕快改機票去美國的醫學會,這是後話)。
很感謝跟樂觀幽默的袁醫師的這段相遇,讓我們憶起醫者初心。
哈利德.凱亞利(敘利亞難民/Social worker)
從敘利亞輾轉逃到德國之後,從事人道主義活動,幫助難民融入社會。
雖然這樣講有點不禮貌,但看到活生生的難民在面前現身說法,還是很震撼。
一開場他說,他就是穿著跟本船上一樣的救生衣(他因為不會游泳,還穿了兩件),搭乘塞滿超過45人的小小充氣船,到達希臘。當時原本幫助他們偷渡的人蛇說頂多只有25-30個人在船上,但當晚海灘邊來了超過45個人,他們被機關槍指著被逼上船(要嘛上船、要嘛放棄~~當然錢是不會退給你)。然後人蛇找出船上哪個人有開船經驗(正好有一個),就讓他們開船出發了。
講者很幸運的平安到達德國,當時德國對收留難民比較寬容(我猜是沙灘小孩照片的那時期),他也在3年時間裡學會德文、拿到碩士學歷跟找到工作。但即使如此,德國內部也存在著比較包容難民、跟敵視難民的兩派(覺得他們搶了他們的資源和工作,甚至只要他們講阿拉伯文就覺得他們是恐怖份子),連難民的庇護所也被燒掉。而現在歐洲社會比較多的是在關注烏克蘭的難民,相對敘利亞難民的處境就更艱難了QQ。
會後我們有找他交流,他一聽我們是台灣來的,就說:Oh, danger zone, too!!!(相視苦笑)
除了比較嚴肅(?)的課程,婷婷帶給我的是純粹的藝術饗宴。
宗婷婷
90後原生態藝術家,致力於中國傳統音樂的國際傳播與納西族文化保護。她以日本中部大學教授、日本言語文化學博士、旅日琵琶演奏家等多重身份活躍于中日文化交流領域。2019年11月,她作為日本名古屋中部大學教授、日本言語文化學博士、著名旅日琵琶演奏家以及中國麗江民間藝人協會藝術顧問,策劃的麗江納西族藝術家赴日演唱會引發廣泛關注,其與楊澤民合作的《浪淘沙》琵琶古樂演奏被日本媒體譽為'跨越國界的詩畫之聲。在翁倩玉演唱會上演奏過。
她是西安人,父母都是音樂家,18歲(?)就帶著一把琵琶隻身來到日本,現在也還會帶著琵琶去旅行采風,是個有趣的人,一出場我都期待這次是哪件漢服? 整個人就是從長安穿越出來的女子。
講題從遣唐使、正倉院、海上絲路等中日交流,無所不包,加上穿插其中的琵琶珠玉清音,讓人不知今夕何夕。
一開始是某人去聽于老師的自辦講座(我們遇到"衝堂"的時候常常這樣,分頭進行,你聽你的、我聽我的,會合的時候再互相討論),講馬斯克的火箭(剛好在那幾天試射),他覺得講得非常好,跟"得到"APP上的智者--吳軍老師一樣,跟我說下次一定要去聽。
後來一聽,真的不得了,從大航海時代、中日韓的筷子有什麼不同、堪察加半島的熊吃鮭魚…真的博學多聞到什麼都能講,連朗伊爾城這種世界的盡頭根本沒幾個人去過的地方,他都去過了兩次! 這位上海的大叔,原是互聯網退休,已經財富自由的神人,在船上也積極跟年輕人交流,跟Maria語言交換,還在七月七號當天跟國際總監野平對談七七事變(這天也是日本七夕節…加上刺耳的話大多人不愛聽,所以聽眾比較少)。
說到這,必須給野平先生一個讚。雖然多少對和平有點理想化,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知道的東西,他會思考一下跟你說他不知道。對日本的歷史也不諱言,連慰安婦都講了(畢竟和平號的緣由之一,就是1983年時,一群大學生對於日本官方教的歷史有所懷疑,想要實地去看看)。
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堂講到轉型正義,"如果人類要滅亡的話,德國應該是唯一能引領人類留下的國家,因為他們有好好面對歷史";"反納粹不等於反德國"…再再都發人深思。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