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千「夫」所指的改革者與她的中二養子(中)

慈禧(中)-如識我聞(原圖引用自Deviant Art)

你所不知道的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千「夫」所指的改革者與她的中二養子(中) 

如識我聞

痛失愛情
這裡說的是她跟太監安德海的情事,給她帶來了很大的打擊。。

雖然這在西方真的也沒什麼大不了,但在紫禁城中,就是不行。醇親王(慈禧的妹夫,後來光緒的生父)派人把奉慈禧命出行辦事的安德海抓起來處死,還暴屍三日--證明他確實沒有性器官。

慈禧本人因為執政成果斐然(甚至有中興之隆,軼唐邁宋的說法),並沒有被牽連(或許這些老古板還認為幫她處理掉是為了她的名節好@@)。不過慈禧還是病倒了,精神崩潰、臥床不起一個多月,也種下她和妹夫、養子光緒千絲萬縷的愛恨情仇。

(本來沒想寫這段,不過不寫不足以說明後來她選擇光緒,是為了將醇親王當時的獨子奪走,在悉心養育光緒後,又遭到背叛的心痛。)

阻止滅夷

雖然醇親王在政變時是支持慈禧的,但在對洋政策上出現根本的分歧!

醇親王希望慈禧更積極的「復仇」--抵制洋貨、焚其教堂、殺其洋商、沉其貨船。但慈禧不想把中國綁在復仇的戰車上,其他的王公大臣也認為如此會「聯各國以為仇」。為了報復慈禧,所以主導了處死安德海。

他對於滅夷叫得很大聲,還幕後著主使類似義和團的行為,到處鬧教案。差點引發戰爭卻又沒有能力迎擊列強,還是慈禧持平處理,免除了一場必輸之戰。

當時的中國因為封閉,加上有些有心之人,想利用傳教士的權威,甚至利用基督徒的身份作威作福,把小事鬧成國際糾紛。因此如果加上攻擊事件,戰爭一觸即發也不奇怪。

關於外國人的傳說,現在看起來都是十分可笑的:收養孤兒的育嬰堂,傳說會剖心做藥材、挖眼做照相機鏡頭

短命同治

同治皇帝16歲大婚後親政,但不到19歲就因為天花(傳聞也很可能是花柳病)過世。

書中看起來他們母子的感情還不錯,同治還會演戲綵衣娛親,也曾想修建圓明園讓母親高興(不過後來因為大臣反對而作罷)。但可能從小失去父親、也沒有父親般的role model,他對國家大事沒有才能也沒有興趣(杯具),在他親政時期,現代化的腳步整個停滯五年,因為慈禧還政就完全不管事惹。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他去世時因為乖巧守禮(才不會管他尋花問柳)才選的皇后,明明感情不睦,也被重視儒家傳統道德的娘家暗示絕食而死!!!到底是怎樣的禮教殺人,讓狀元父親送上空的食盒,暗示女兒殉死?! 得到貞潔牌坊又怎樣? 可能這是我這個現代人想破頭也無法理解的吧。(這個家族在八國聯軍入侵時,一家十四口全部自殺)

選定光緒

慈禧選擇光緒做為繼承人,雖然奪走醇親王當時的獨子,讓他痛不欲生,也因為利益迴避而不能再「干政」(包括殺洋人惹事生非);但當中慈禧的手段很靈活,一打一捧,不是只有棒子,還會適時給胡蘿蔔。

她賜給醇親王幾個妃子,讓他又生了幾個兒子;讓他主管小皇帝的教育,讓他有機會看到自己的兒子;醇親王一派的翁同龢被指定為帝師;直接殺死安德海的丁寶楨,還受到提拔和獎賞,到死都效忠於她。


翠玉白菜,相傳是珍妃的姊姊瑾妃的嫁妝。

再次垂簾

在這段期間,她對持有各種觀點的人,都能不抱偏見的使用

對於外國好的地方,加速的學習。系統性的派官員出國考察,制定<<出洋遊歷章程>>,官員可選擇有興趣學習的科目,回國後將「所習何業,所精何器,所著何書」呈交總理衙門,由慈禧給予獎勵、分配恰當的工作。

出洋不再被視為苦差,成為熱門的缺,還要通過考試競爭。因為讀書人看到,應試回來真的是可以經世濟民的!有名的駐德國公使洪鈞的夫人--賽金花,也是在這個時期跟著丈夫到了歐洲,還見到德皇德后,和首相俾斯麥。

在此期間,她甚至在大臣覺得不可行的情況下(李鴻章認為讓新疆成為越南、朝鮮一樣的屬國就好了)派左宗棠收復面積為英、法、德、意四國總和的新疆,還從俄國那裡要回了伊犁!!!

帝國的捍衛者,當之無愧。(玩過戰略遊戲的人都知道,要俄國把它已經佔領的領土吐出來是多不容易XD)

對列強唯一贏的戰爭--中法戰爭,也是在她指揮下贏的。而且她的意志十分堅定:「論中國與洋人,自然是和好的好。但是,中國總要能戰,而和才是真和。要是樣樣依他,越求和越不得了。」

在贏了之後,深知情況的慈禧也知道見好就收,不像自信心突然爆棚的官員們一樣,要求乘勝追擊。(還好沒有,後來美軍打越戰可是打了快20年也討不了好去)

此一時期,她還跟歐洲列強簽訂一系列條約,劃定中國邊界,得到列強不侵犯中國的承諾,使歐洲在橫掃全球搶奪殖民地時,暫時放過了中國。

執政期間,中國財政收入增加一倍。連在乾隆鼎盛時期歲收也才四千多萬兩,此時已達八千多萬,其中近三分之一來自海關稅收(請外國人赫德主管海關之後,財源滾滾XD)

在這個巔峰時期,她還政給光緒。

慈安其實是從政好朋友?

野史中都說,慈安是她毒死的。事實上據記載,她的身體本來就不好,之前也發作過好幾次厥逆(中風)。在咸豐時期,慈安就盡力調和後宮的關係(應該是個關係達人吧),也和慈禧一起發動政變、一起垂簾聽政,在大事的判斷上,慈禧也都會和她討論。兩個女人相互扶持,慈安還在光緒和慈禧中間當調解人。

慈禧和光緒的感情不好(雖然小時候生病,也是很盡心盡力照顧他),很可能是她為光緒選了一位老古板師父--翁同龢。翁只教他儒家的道理,對他來說又是像父親般的role model,所以革新其實完全不在他的腦子裡。雖然他很勤奮,但並不是一個好的領導者。

光緒和慈禧因此漸行漸遠,而慈禧為了控制他,給他的娶隆裕皇后,也是畏畏縮縮令人厭煩,讓他更想反抗他的皇爸爸(慈禧)這些拉扯,最後賠上了整個中國的命運

珍妃,你媽知道你在賣官嗎?

因為後來八國聯軍入侵時,她被推入珍妃井的悲劇(長得又比較漂亮),讓人對她心生同情。光緒在歷史課本上的照片也是皇帝中少見的好看(啊也是之前皇帝沒有相片嘛),一副年輕英明的樣子(當時也騙了不少國中少女的心XD),很受看好,歷史課本也寫的好像他親政之後,跟康梁這些變法派一起,中國就會一飛沖天了,都是老妖婆阻撓。

但看了這本書才知道事實不是這樣的,他並沒有治理天下的能力,因為跟慈禧鬧彆扭,加上老學究翁師父的影響,親政以後反而把所有的改革停擺了!!!

光緒年輕時就有遺精的毛病,可能是無法生育的天閹,不做作、男孩子氣的珍妃很得他的喜愛。但或許是她真的太放飛自我,花錢很兇,甚至需要跟皇帝吹枕邊風、賣官賺錢(不只一次)。這在宮廷中是大忌,最嚴厲的懲罰是處死,慈禧因此不喜。又不能處罰皇帝,只好處罰身邊的人。對於身邊的人一再因他被處罰,這位仁兄似乎也無力反抗,也沒有反省過他們都是為自己而死的。(跟不得不賜死楊貴妃的唐玄宗一樣啦! 沒有肩膀的男人。噢不對,人家至少還有過開元之治呢!)

天真爛漫在宮廷裡是行不通的。珍妃或許得到光緒的寵愛,但她沒有想到身為妃子雖不一定要天天跟皇帝碎碎念治國做人的道理,不謹言慎行還是不行的,以致於後來還遭到殺身之禍呀!




挪用海軍經費重建頤和園? 只對了一部份

中法之戰後,她還進行海軍現代化,同意造鐵甲船,繼續從歐洲購買戰艦。她一直都想重建圓明園,為此她每年都從內務府省下一部分錢。太監曾形容慈禧:「對於外表,以及恩賜臣民很好面子,也愛闊綽。若論本身生活,除份例之外,非常節省。」

修圓明園太貴,她愛大自然,所以想先從其中的一部分--頤和園修起。可以看出歸政之後,她原本是真的很想好好養老的。她修園不是徵用無償民工,是由皇家付錢發包給土木工程商承作。甚至也會遇到罷工。她很誠懇的希望人民理解:「自垂簾以來,夙夜祗懼,如臨淵谷……未動戶部正款,亦屬無傷國計想天下亦應共諒。」

乾隆皇帝一年出遊兩三次,全家隨行,每次都要消耗數十萬兩銀子,有時還要修建狩獵用的園林,供他們遊玩。慈禧當家的時候,帶來同光中興,這個要求相較起來並不過份。有史料統計總花費約五、六百萬兩,相當光緒大婚(但大婚是由戶部出資)。其中她從積蓄拿了三百萬,文武官員「報效」一部分。海運衙門幫她籌的錢,每年約三十萬兩。以全部海軍經費來說,只佔一小部分,甚至有專家認為「頤和園工程挪借海軍經費對北洋海軍的建設不可能發生根本性的影響」

結果當今人們在參觀頤和園讚嘆園林的精巧時(包括我),卻都要順口罵一下慈禧,讓她承擔甲午戰敗的罵名QQ

甲午戰爭她是拒絕日本條件的唯一人

歸政之後,雖然光緒答應她會繼續現代化進程,但事實上就是停止買軍艦、擱置京漢鐵路、幣制改革也沒有下文。慈禧更只有一點事後知情權,但遵祖制,她並沒有再干預政事,也不准李蓮英等太監干預政事。不用早起,整天與太監、媽媽女子等消遣歲月,達八年之久。

翁同龢心眼很小,又一向跟李鴻章不和。他以海疆無事為由,將南北洋購買槍砲船隻的經費暫停二年,坐視日本海軍越來越強。他又懷疑李鴻章貪汙海軍的鉅款(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想找藉口拔李的官。李鴻章此時把取悅皇上放第一位,為保自己的官位,一味跟皇上說好聽話,就是不敢說其實現在已經落後日本了

甲午戰爭時,光緒就像一個做錯事的小孩,一直不讓慈禧知道實情。慈禧知道事情糟糕至此(李鴻章誤國),馬上將宮內三百萬兩送去當軍需,也停辦自己的六十大壽。這時候不得不說李鴻章真的是個關係達人,一切以自己的官位為最高指導原則,在這種情況下還硬是花上鉅資送上太后喜歡的九件禮物呢。(我之前不喜歡他還真是沒冤枉他)

馬關條約簽署處--下關。



日本要求遼東半島、台灣、和兩億鉅款,因為怕日本直犯北京,光緒嚇得「即遵前旨與之訂約」。慈禧是唯一反對的人,不惜再戰。她也知道日本進攻北京、推翻清朝可能性極小,目前的日本還沒能力挑戰歐洲,且如果再戰,列強就會干涉,而一旦定約就後患無窮。事實也是如此。

英、法的賠款,一次二千一百萬,一次八百萬,多少和兵費及平民損失有關。然而戰爭開始時,日本全部國庫三千萬,戰時國債八千萬,怎麼算,兩億都是獅子大開口。

這場戰爭是中國末日的開端,讓列強發現中國是紙老虎很好調戲。

為了賠款,光緒從西方借了三億兩銀子。之後的八國聯軍,又是一筆鉅款,讓中國在現代化的起跑線上,輸了一大截之外,很長一段時間成為西方的次殖民地了()

在歷史課本上總是以勵精圖治形象出現人帥真好的光緒他本人呢,又因為心虛而胡亂推卸責任,甚至說是李鴻章未經許可簽了馬關條約(……這話真的很中二……)

噢,李鴻章倒是說了一句中肯的話,說光緒「望之不似人君」(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能說)

按此往下篇

PS. 本系列封面圖由皮理春秋製作。

留言